12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河南省书画院承办,河南致公画院、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郑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协办的“苍穹与大地——陈芳桂艺术作品展全国巡展·郑州”开幕式在升达艺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陈芳桂近些年创作的76幅美术精品,饱含着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军旅生涯的一片深情。

参加展览的嘉宾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省书画院院长李明主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政委、中将程宝山致辞
他的山水画,最早师从于桑梓名家邓辉楚,从一树一石的笔墨程式入手,下功夫临摹历代名家作品,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夫。陈芳桂通过研习、临摹古今名家,既掌握了传统的程式,练就了笔墨功夫,又逐渐形成了自家的笔墨特色,比如用笔刚狠遒劲,粗放老辣,化圆为方,富于壮气,实中有虚,放中有敛。用墨重视笔踪,善于积墨,或浓密深厚,或“淡而厚,实而轻”,颇得“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美。虽然他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但使用色彩也有特色,比如对红色的运用,就得之于民间的庙宇,朱笔画成的《只研朱墨写家山》(2010)与黑白红三色相间的《石上人家》(2015),可见一斑。
后转益多师,周宗岱、钟增亚,北上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李宝林工作室,拜李可染高足李宝林为师。
遍阅他的写生画册,可知他师从李宝林以来,足迹遍于本省的韶山、怀化、湘西、道州、洪江、长沙、永州、江华、濂溪各地,省外的贵州、云南、福建、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四川、安徽等地。他在大自然的“采与炼”中,既感受时代,又寻找自我,不但丰富了胸中丘壑,也扩充了笔墨程式。导致他画中的丘壑不是概念化的,又不是写实的,而是一种与区域风光的感受和个人审美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意象。他的山水画主要取材于南方山水,但本着性之所近,加进了北方大山的构架,在博大的格局中,融入南方的灵秀。树石渐渐形成自家程式。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致辞
陈芳桂作为近年来中国画届声名鹊起的六零后翘楚,在以承养变,守正创新中努力开拓出了自己的独特画风。他出生湖南,却不局限于潇湘山水的表现,师从大家,却拥有对笔墨的自觉意识。近几年军旅画家的生涯,使得陈芳桂的作品多以军队题材为主,整体呈现出的威武雄壮,格调雄健风格,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致辞
“塑造人物,把他们当做山岳来塑造;画山水,又把山水当做人来关照”,《美术》杂志原总编王仲认为,陈芳桂这样一个能灵活出入于人物与山水之间的画家,把中国画的“笔墨生动”与“应物象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陈芳桂致答谢词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宝林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 厅 现 场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明说,陈芳桂很好地继承了李派山水的笔墨淋漓、煌煌气象,他对山水的理解、表现,既有北方的雄强大气,又有江南的婉约情思,作品风格独具。山水画家常大器晚成,未来气象可期。这次展览虽然展出的作品虽然尺幅不大,但亦代表画家的学术水平和技术含量,而且小品恰恰更好地展示了画家在细部处理、笔墨本体的功夫与追求的取向,真正适合业界学习观摩,同时小品也比较放松,适合大众欣赏。

陈芳桂,196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此次展览展出他近年来的70余幅精品创作,以山水小品为主。
陈芳桂自小习练书法,从学于湘潭书法名家刘振涛,起步就是《泰山经石峪》,功夫遍及真、草、隶、篆,对于石鼓文、《散氏盘》,《张迁碑》,《嵩高灵庙碑》,着力尤多。中学时期,他接受了美术启蒙教育,就职美工之后接受素描、色彩与美术理论的教育。

李宝林接受采访
陈芳桂曾师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宝林。已84岁高龄的国画大家李宝林先生专程来参加这次展览,他在接受媒体时说,陈芳桂学画特别认真且勤奋,不仅学技法,更学精神,特别注重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探索和创新。他笔下的人物画卷、山水图式以及写生小品,都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与生动的气韵传达着自己对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画中洋溢着的更是对中华河山的诗意表达。作为军旅画家的陈芳桂也不忘初心使命,在作品中注入一代军旅画家的使命精神和艺术情怀。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展出至12月6日,向公众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