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陇海大院主要事迹

发表时间:2019/06/09 00:00:00  浏览次数:26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陇海大院主要事迹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叫陇海大院。大院里邻居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病人——洗澡、理发、上车下床……38年从没间断。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村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时,高新海面临诸多问题:看病、报销、工伤认定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陪伴。陇海大院的邻居不约而同地伸出援手。“邻居们陪我去武汉、北京看病。一路上有他们在,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包了,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吃、住、联系医院、买车票……我住院的时候,邻居们谁有空谁在那儿守着我,谁能请几天假就请几天假。为了陪伴我,有的邻居不在乎被单位扣多少工资。”30多年后,高新海仍然清清楚楚记得当时的情景。
    从那时起,陇海大院邻居就开始帮助高新海,一帮就是38年。
    和高新海年纪相仿的樊石头回忆说,从高新海患病回院至今,一批又一批的邻居每天到他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这些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一直都在帮助高新海。有许多邻居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继续照顾高新海,他们的后代就接下爱心火把,继续举下去。
    “他们陪我逛商场、看球赛,春天陪我赏花,夏天陪我纳凉,秋天陪我看红叶,冬天陪我到户外赏雪。还有我啥时候该吃药,啥时候换煤气罐,大家比我记得还清。”谈及这些,高新海满脸是幸福的笑容。
    比高新海小5岁的赵新义是在下乡时与高新海认识的,之后他们成为莫逆之交。他印象中,高新海在患病前是一个乐观向上、喜欢助人为乐的青年,病后,他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与陇海大院给予他的爱分不开。”
    从年轻力壮、说走就走的健康人一下成为轮椅上的人,高新海开始有些不适应。邻居们看到他的焦躁后,就私下里商量如何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后来,邻居们凑钱给高新海买辆柴油三轮车,“这车不仅可以成为他的代步工具,还可以让他跑跑客运,增加社会认同感。”樊石头说。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新海的生活更加充实。不过,他跑了一段客运就停止了,倒是无意中发现,平时邻居有个急事去哪,他可以随时接送。“他们帮我,我也能帮助他们了!”谈到这些,高新海有些兴奋。

    在他与邻居的互动中,陇海大院充满了爱意。这些爱,更多的是洒给高新海。高新海的家里,每天都有人来看看他,帮他打扫卫生,处理一些高新海没法完成的事情。樊石头和赵新义离高新海近,平时也能走得开,只要有空,就过来陪高新海。高新海的床头有一台麻将桌,每当他闷的时候,一些老伙计就陪他打上几圈麻将。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2015年1月15日,陇海大院的几个老邻居围在高新海床前异口同声说。
    2013年年底,根据城建规划,原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散在郑州市内各个地方。在拆迁前,他们最先考虑的是把高新海、赵君怡等人先安顿好,然后他们才考虑自己。
    这些老邻居们还有一个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都要回迁,再做今生的好邻居、相亲相助!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豫ICP备:18001666号  工信部网站

宣扬中华文化 展示艺术魅力

投稿邮箱:1207985816@qq.com 

对于任何抄袭、仿造、镜像我们网站资料的行为将视为侵权 

    版权所有:艺术人物网  yishurenwu.com   All Right Reserved 2015 


 网站 公众号

总编 微信号